《黄帝内经》论顺时养生 《黄帝内经》第二篇《四气调神大论》专门介绍了一年当中的四个季节的养生方法。“四气调神”就是指要按照春夏秋冬的规律来调养。这与中国人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是分不开的,春天是温,夏天是热,秋天是凉,冬天是寒,所以也要顺应天时变化来养生。养生的重点是在于调神,即精神、情志的调养。而一个月、一天的养生,与一年四季的养生是相通的。结合每个人体质的不同,找到适合自己的调养方法,让每一刻都变得健康快乐。 《黄帝内经》告诉我们,一年当中我们该怎么去生活:春生夏长秋收冬藏。也就是说春天我们就应该象植物发芽一样,让我们人体的气机生发出来;夏天,我们所有的阳气浮于体表,同时将一年中代谢所产生的垃圾通过汗液排泄出体外,所以我们夏天的消化能力就相对弱一些,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苦夏,夏天为什么容易拉肚子,为什么夏天吃多了雪糕不好,喝冰镇的汽水、啤酒不好;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万物开始收藏了,我们的身体也应该开始收敛了;冬天是闭藏的季节,植物都凋零了,很多动物都冬眠了,水都结冰了,我们也应该象那些动植物一样避开寒冷的冬天之气,这也是习俗中提倡冬令进补的原因,这时人体的阳气全都在体内,吃的东西比较容易消化和吸收。 春季养生 春天三个月,古人分为孟春、仲春、季春。春天这三个月,按农历说就是正月、二月、三月。当然是从立春算起,到立夏前一天为止。春天三个月“发陈”,就是推陈出新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:“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”春风拂面,万物复苏,百花齐放。“天地俱生”,天地之气都一起发生了,因此春天最大一个特征就是“生”。“万物以荣”就是指繁荣、欣欣向荣,比如树木发芽、开花都属于繁荣的情景。
读书笔记心得:《黄帝内经》论顺时养生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仅供演示用,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。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