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,他学贯中西,在治学与为人方面都是世人的楷模。对于养生,他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,在《长寿之道》一文中,他道出了自己的独门秘诀。
这篇文章是季老将近90岁时所作。在文中,季老这样写道: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,可谓长寿矣,因此经常有人向我询问长寿之道,养生之术。我敬谨答曰:“养生无术是有术。”我首创了三“不”主义:不锻炼,不挑食,不嘀咕。季羡林的“三不主义”,与一般人的养生之道不同。比如,一般人都认为应该坚持锻炼身体才会长寿,应该科学饮食才会长寿。对此,季老解释说,首先他并不是反对锻炼,他的意思是不要为了长寿健康花大量精力锻炼,那只是浪费时间,一切顺其自然为好。对于饮食,他觉得也应该是同样的心态,不要以长寿健康为目的去制定什么科学食谱。季羡林从不挑食,有荤吃荤,有素吃素,他还十分喜欢吃红烧肉、炖羊肉。对于很多老人饮食“战战兢兢”,他觉得这是南辕北辙,对健康毫无益处。季老认为第三点最为重要,就是对什么事情都不要往心里去,别整天嘀嘀咕咕。很多老年人喜欢为了一点小事计较,季老认为这样对健康不利。心胸开阔,乐观开朗,随遇而安,健康长寿自然会来。
季老的长寿之道,对笔者是很有启发的。首先,体育锻炼要量力而行。不要过度锻炼,也不要为了攀比而锻炼。现在满大街都是健身房,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,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发布自己锻炼的照片,秀自己有几块腹肌,或者每天走了几万步。对此,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心态,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。其次,饮食不要太单一。有人为了养生,长期只吃几种食物,担心这个东西吃了长胖,那个东西又是垃圾食品,反而导致营养单一而不健康。此外,不要盲目相信一些养生之道。生活中,常常看到有人认为不吃米饭可以减肥,有人相信“过午不食”会健康,也常常看到一些媒体劝诫人们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,实际上这些观点都值得商榷,都不宜盲目推崇。最后,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根本保障。我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活到了112岁的高寿。他也有三个长寿秘诀:第一是吃肉;第二是不动;第三是别听医生的,他说医生说的都对,但不适合他。但是,他们都强调一点,就是不要生气,凡事别太计较。他们能活到高寿,与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是分不开的。季老一生淡泊名利,为人真诚,处事泰然。他的座右铭是:“纵浪大化中,不喜也不惧。 应尽便须尽,无复独多虑。 ”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《形影神赠答诗》中的诗句,他最欣赏陶渊明恬淡无争的心态。唐代药王孙思邈说:“德行不克,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。”意思是,不讲究品德与修养,即使喝了灵丹琼浆,也不会延年益寿。
人与人之间难免有磕磕碰碰,人生绝不会是一路坦途,我们只有以宁静的心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。一个有着修养的人,自然也是一个心有静气的人,情绪稳定的人,懂得如何与人相处。人际关系好了,心情自然舒畅,疾病也会远离,长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