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帝内经·长寿者养生秘诀

作者:网络
左侧宽880
左侧宽880

现在,我们很多人都在谈养生,这里避不开的一本书就是《黄帝内经》,上古时代,始祖黄帝与天师岐伯的对话就已经为我们揭示了长寿养生的秘诀,我们谈养生,真的养对了吗?且看看黄帝与岐伯是什么说的。

(黄帝)乃问于天师曰:余闻上古之人,春秋皆度百岁,而动作不衰;今时之人,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,时世异耶?人将失之耶?

岐伯对曰: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

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今时之人不然也,以酒为浆,以妄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不知持满,不时御神,务快其心,逆于生乐,起居无节,故半百而衰也。

夫上古圣人之教也,下皆为之。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,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?是以志闲而少欲,心安而不惧,形劳而不倦。气从以顺,各从其欲,皆得所愿。故美其食,任其服,乐其俗,高下不相慕,其民故曰朴。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,淫邪不能惑其心。愚智贤不肖,不惧于物,故合于道。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,以其德全不危故也。

从这一段话中,我们可以看出天师岐伯对于精气和真气是特别推重的,为了享受感官上的快乐,忽视精神上的保养,以致于过度的消耗自己的精气和真气,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在提前透支自己的生命。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提到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,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此取彼。”可见过度的外在的感官享受对精神来说是巨大的压力。可见真正的养生之道,不仅在于外在的节制与调适,更在于内心的修养与平和。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”,意味着要减少心中的杂念与欲望,让内心回归宁静与纯粹,这样真气才能得以滋养与充盈。

同时,岐伯还指出,养生的关键在于“形与神俱”。形,即我们的身体;神,则是我们的精神与意识。只有当身体与精神都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时,我们才能真正地享受生命,达到长寿的目的。因此,他告诫人们要“志闲而少欲,心安而不惧”,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定,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动摇。

此外,岐伯还强调了“气从以顺”的重要性。气,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,它的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与长寿。因此,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,调整自己的呼吸、饮食、起居等生活习惯,使气得以顺畅运行。只有这样,我们的身体才能保持健康与活力,我们的精神才能保持愉悦与宁静。

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,人们过分的追求快,没有半分的喘息的机会,对于孩子来说,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所以各方用力,家长报各种补习班;学校拖堂,语数英老师占体育劳技等旁的课,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没日没夜的学习,致使自己弄得一身的伤,更有甚者伤及心灵,抑郁、自闭指数逐日上涨。家长也是,没日没夜的赚钱、养家。身后的房贷、车贷以及子女的婚姻就像是巨大的乌龟壳,压得家长喘不过气来。如此这般,怎么能保养好自己的生命呢?因此,精气衰竭、真气耗散,半百而衰的人越来越多。

既然现在的大环境如此,我们没办法到达古代真至圣贤的境界,也应该在我们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保养自己的生命,保存自己的精气,减缓真气耗散的速度。不要刻意的紧绷自己的神经,让自己处在松弛的状态,这样比什么都强!

标签: 天师岐伯 精气真气 感官快乐 精神保养 老子道德经

左侧宽880
左侧宽880